7月11日,以“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”为主题的“ 2015年学术年会”在中南大学举行。
中共中央候补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开幕式上讲话。 郑晓光 摄
大会开幕式现场。 郑晓光 摄
中共中央候补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,湖南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出席大会开幕式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致欢迎词, 会长李强等以及来自全国各机构的学者,同时吸引了韩国、日本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600余人与会。
李培林在开幕式上指出,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,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,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“十三五规划”的谋划之年,本次学术年会的意义重大。
李培林说,经济新常态有着深刻的社会意涵,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巨轮仍在破浪前行。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若要进一步发展,不仅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,也迫切需要强化社会改革、创新社会治理。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,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,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。必须全面系统地弄清楚,哪些社会事务需要政府、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,哪些可以或者需要由它们各自分担,从而建立起高效、快捷、低成本的经济社会运行体制机制。
李培林认为,在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,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,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态势值得高度关注,包括城镇化发展、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关系、收入分配变化、职业结构变动、居民生活消费等。
李培林强调,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、新动力、新变化,经济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、新问题、新风险。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现实挑战,也关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。
李培林表示,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,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新的任务,也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,“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‘黄金30年’的话,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各界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空前重视,以及中国社会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,将开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另一段新的更高水平的‘黄金时代’”。
李强则认为,社会学可以从社会公平正义、激发社会活力、和谐社会与社会秩序等三大理论视角来应对社会建设的新任务。
开幕式后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、清华大学教授景军、南京大学教授吴愈晓等三位专家分别做了题为《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》、《人类健康的社会文化构成》、《近年来社会分层研究的进展和未来的研究议题》的主题演讲。
据悉,本届年会为期两天,由 主办、中南大学承办。本届年会还设立了59个分论坛,包括“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:社会体制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”、“人口流动与城市治理”、“城乡社区治理论坛”、“社会资本与基层社会治理”、“文化社会学: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当代价值”、“发展社会学论坛:新时期中国的城乡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”、“城镇化与城乡统筹”等。